大唐2025

电子政务网防火墙(电子政务网管理)

本篇目录:

如何提高政府电子政务网的安全性

1、建立安全标准和规范:制定适用于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,包括技术标准、安全控制措施、安全评估要求等,确保系统和应用的安全性。

2、国家主导 国家在电子政务安全中起着主导作用,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,建立监管机构和安全标准,推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。国家主导也包括统筹协调各个部门、组织以及相关利益方的合作。

电子政务网防火墙(电子政务网管理)-图1

3、强化安全保密意识,高度重视信息安全,是确保政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目前,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大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,存在着先天的安全隐患。

4、技术支持 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,包括网络安全设备、防火墙、入侵检测系统、加密技术等,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安全保护。同时,加强研发和应用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和产品,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。

5、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委托他人建设、维护电子政务系统,存储、加工政务数据,应当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,并应当监督受托方履行相应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。

6、(3)全方位构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建设如果没有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,将举步维艰 1), 网络构架的安全。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,按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方式进行建设。

电子政务网防火墙(电子政务网管理)-图2

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有哪些

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主要有:物理层风险分析、数据链路层风险分析、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。物理层风险分析 对于电子政务网络而言,物理层安全是其整体安全的基础。

有物理层风险分析、数据链路层风险分析等。数据使用中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。采用动态口令认证技术,密码技术、智能卡技术以及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等。

电子政务安全技术包括:信息隐藏技术、安全认证技术。《电子政务安全技术》是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该书作者是陈兵//钱红燕//冯爱民//谢维杲//王立松。

加密技术:对称加密;非对称加密;数字信封: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结合的技术。数字摘要技术;数字签名技术;认证技术:认证中心和数字证书;数字时间戳技术。

电子政务网防火墙(电子政务网管理)-图3

试阐述电子政务安全的主要内容

基础设施安全:包括物理环境、网络和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安全,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 数据安全:包括数据的完整性、保密性和可用性。

主要内容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,推进网络信息化。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,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,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,实现政务公开。建立网上服务体系,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,即“电子政务”。

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:网络安全域划分和控制、内部监控和审核、信任体系、数字签名、灾难响应、法律法规、培训等方面。

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:网络安全域划分和控制、内部监控和审核、信任体系、数字签名、灾难响应、法律法规、培训等方面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子政务网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本站非盈利性质,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:83115484#qq.com,#换成@就是邮箱
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tang2025.com/js/11646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